更新時間:2017-12-26 來源:黑馬程序員 瀏覽量:
Python 正迅速成為數據科學家們更為鐘愛的編程語言。形成該現狀的理由非常充分:Python 提供了一種覆蓋范圍更為廣闊的編程語言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以及具有一定計算深度且性能良好的科學計算庫。
在 Python 自帶的科學計算庫中,Pandas 模塊是最適于數據科學相關操作的工具。本文著重介紹了 Python 中數據處理的 5種方法。
首先導入相關模塊并加載數據集到 Python 環(huán)境中:
import pandas as pd
import numpy as np
data = pd.read_csv("***.csv", index_col="Loan_ID")
1. Apply 函數
Apply 函數是處理數據和建立新變量的常用函數之一。在向數據框的每一行或每一列傳遞指定函數后,Apply 函數會返回相應的值。這個由 Apply 傳入的函數可以是系統(tǒng)默認的或者用戶自
def num_missing(x):
return sum(x.isnull())
#Applying per column:
print "Missing values per column:"
print data.apply(num_missing, axis=0)
2.填補缺失值
fillna() 函數可一次性完成填補功能。它可以利用所在列的均值/眾數/中位數來替換該列的缺失數據。下面利用“Gender”、“Married”、和“Self_Employed”列中各自的眾數值填補對應列的缺失數據。
from scipy.stats import mode
mode(data['Gender'])
3. 數據透視表
Pandas 可建立 MS Excel 類型的數據透視表。例如在下文的代碼段里,關鍵列“LoanAmount” 存在缺失值。我們可以根據“Gender”,“Married”和“Self_Employed”分組后的平均金額來替換。 “LoanAmount”的各組均值可由如下方法確定
4. 復合索引
如果您注意觀察#3計算的輸出內容,會發(fā)現它有一個奇怪的性質。即每個索引均由三個數值的組合構成,稱為復合索引。它有助于運算操作的快速進行。
從#3的例子繼續(xù)開始,已知每個分組數據值但還未進行數據填補。具體的填補方式可結合此前學到的多個技巧來完成。
for i,row in data.loc[data['LoanAmount'].isnull(),:].iterrows():
ind = tuple([row['Gender'],row['Married'],row['Self_Employed']])
data.loc[i,'LoanAmount'] = impute_grps.loc[ind].values[0]
#Now check the #missing values again to confirm:
print data.apply(num_missing, axis=0)
5. Crosstab 函數
該函數用于獲取數據的初始印象(直觀視圖),從而驗證一些基本假設。例如在本例中,“Credit_History”被認為會顯著影響貸款狀態(tài)。這個假設可以通過如下代碼生成的交叉表進行驗證:
pd.crosstab(data["Credit_History"],data["Loan_Status"],margins=True)
本文版權歸黑馬程序員人工智能+Python學院所有,歡迎轉載,轉載請注明作者出處。謝謝!
作者:黑馬程序員人工智能+Python培訓學院
首發(fā):http://python.itheima.com/